史话三国:以德服人的刘备,绝对是三国时期的一朵奇葩

史话三国:以德服人的刘备,绝对是三国时期的一朵奇葩

公元208年曹操攻打荆州,刘备驻守樊城被曹操一路追到当阳,这一路聚集跟随刘备的民众足有十万之巨,行进缓慢,一天只能走十几里地。当需要过江奔江陵的时候,手下有人实在忍受不住了,就跟刘备说:“我们现在需要快速地渡船到江陵,现在人虽然很多,但都是流民老百姓,能打仗的士兵太少了,如果曹操带大兵追来怎么办?”

刘备说:“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,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!”

刘备当时所说的“以人为本”虽然和现在所经常提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,意思有很大的不同,但这个词最早见于史书,就出自刘备之口。诸君试想,在那个视平民如草芥的时代,能说出这样的话,刘备的好生之德又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为之感动呢?

同事朋友眼中的刘备宽仁有度,有礼贤下士之德

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熟悉,正史也有相关记载,简直是刘备礼贤下士的典范。诸葛亮是隐逸派士人,隐居南阳,不问世事,一直到二十六岁都没有出来做官,自比管仲乐毅,更是有玉在椟中求善价,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意思。

史书记载诸葛亮和荆州牧刘表是沾亲带故的,以诸葛亮的才情和名气,不可能无人征辟。天下那么多的英雄可选,诸葛亮最还是选择了辅佐刘备,足以说明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。

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虽然是演义故事,但也是根据正史提炼出来的,至少关羽挂印封金和赵云一生跟随的故事正史中是有明确记载的,关、张、赵和刘备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生死相依、义薄云天。

如果刘备没有善待兄弟,礼贤下士的品德,关、张、赵能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吗?

【《三国志》记载,时人傅干评曰:刘备宽仁有度,能得人死力。诸葛亮达治知变,正而有谋,而为之相;张飞、关羽勇而有义,皆万人之敌,而为之将:此三人者,皆人杰也。以备之略,三杰佐之,何为不济也?】

士人集团代表眼中的刘备忠心可信,有救难扶危之德

孔融,建安七子之一,绝对是汉末时期的大名士,清流派士人的代表。一向自恃清高,目无下尘。

孔融任北海相时,被黄巾军管亥围困,慕名前来解救他的太史慈跟孔融说要带兵迎战,斩杀敌寇,孔融担心实力不济,不听太史慈的,说等外援来救,结果没有一队人马前来营救。

【《三国志》记,太史慈因求兵出斫贼。融不听,欲待外救。未有至者,而围日偪。】

孔融被逼无奈,派人去求救刘备。刘备得到信后,大吃一惊,感慨道:“孔北海这么大名气的人竟然知道天下有我刘备这么一个人,真是三生有幸啊。”,于是发兵三千驰援孔北海。

孔融这样的大名士是一心辅佐汉室的,他早就看出了袁、曹二人有不臣之心。为了不玷污自己的忠君臣节,他宁愿求救没有多大名气的刘备,也不愿意向袁、曹折节而丧失汉臣名节,这也从侧面说明孔融相信刘备是忠心于汉室的。

官宦、宗亲阶层眼中的刘备德高望重,有可托后事之德

【《三国志》记,谦病笃,谓别驾麋竺曰:"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。"谦死,竺率州人迎先主,先主未敢当。】

徐州刺史陶谦病重之时一定要把徐州让给刘备治理,刘备再三推辞,说袁术近在寿春出身名门,而且四世三公,门生故吏遍天下,极有声望,要将徐州转让给袁术,陶谦与部下糜竺断然拒绝。

孔融知道后还特意写信给刘备,贬低袁术一通,让刘备不要有心里负担,该接受就接受,以他的德行完全担负得起徐州刺史的职务。刘备就不得已接受了徐州刺史之职。

虽然陶谦让徐州史书记载确凿,但不是很可信。另有汉室宗亲刘表让荆州的事,三国志也有明确记载,也不太可信。但这两条史料至少可以从侧面反映官宦、宗亲阶层对刘备德行的认可、赞赏和信任。

个人思考与领悟

在提倡学习传统文化的今天,我认为我们首先需要想清楚的是我们究竟要从古人哪里学到些什么,做人的道理无疑是第一位的。

从刘备的故事里我们可以领悟到,君子欲成其事,必先修其德,这是古今相通之道,正如我们上学时老师常说的,要做事,先做人。

最后以刘备临终前教育儿子刘禅的两句话,与诸君共勉。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

参考文献《三国志》、《蜀书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💎 相关推荐

SF传世辅助 最新辅助工具使用指南
365app安卓客户端下载

SF传世辅助 最新辅助工具使用指南

📅 07-10 👁️ 8595
西宁买昆仑玉哪里专卖
英国365bet日博

西宁买昆仑玉哪里专卖

📅 07-17 👁️ 3523
手机视频拼图软件排行榜TOP10推荐
英国365bet日博

手机视频拼图软件排行榜TOP10推荐

📅 08-03 👁️ 1250